返回首页 >
中韩街道:基层监督“有门道” 整合打通织密网

为强化基层监督,提升治理效能,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在街道辖区,探索设立监督协作区,助推基层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。

资源整合,解决“力量不足”。中韩街道纪检监察工委按照便于指导、利于工作的原则,将街道辖区内的所有社区依托管区划分为4个监督协作区,并逐一召开工作部署会议,强调监督协作区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定位,同时收集归纳各成员社区对协作区和基层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,群策群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。

建立机制,解决“不会监督”。建立了1个联系人+1个协作区+1个牵头社区+N个纪检委员“1+1+1+N”常态工作机制。每个协作区确定1名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担任联系人负责对接帮带,帮其明晰职责权限、工作规程。每年度开展1-2轮次集中学习教育,整合资源,创新形式,交流互鉴,提升成效;及时总结上报协作区内各社区监督工作的亮点特色,发挥“窗口”作用。通过“社区自荐+管区推荐”,每个监督协作区确定1个牵头社区,带头组织协作区内的纪检委员执行具体监督任务,最大限度发挥纪检委员“探头”作用和协作区联动协同“聚合效应”。

协同发力,解决“不好监督”。各协作区作为联合开展监督的重要“载体”,针对坐班值守、请示报备制度落实情况、民主议事决策以及“三务”公开等形成监督任务清单,每年度开展1-2轮次“推磨式”交叉互查、集中性监督检查,着力解决熟人监督“磨不开情面”和同级监督“破圈突围难”等问题。

把问题解决在基层,关键要从基层汇聚监督力量。下步,中韩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统筹各监督协作区充分发挥“平台”效应、“窗口”作用及“载体”优势,实现信息互通、力量互补、问题互商、工作互促,持续深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。


 
版权所有:中共崂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青岛市崂山区监察委员会